[ESC 2015] 诺奖获得者:生命是蜡烛,烧得快就死得快
伍子胥被楚兵一路追杀,到了昭关。昭关形势险要,并有重兵把守。伍子胥满怀忧愁,寝不能寐,身心如在芒刺之中,一夜之间,头发全白了。这就是“伍子胥过昭关,一夜急白头”的故事。
中国还有很多一夜白头的故事,比如白毛女和金庸《射雕英雄传》中的“瑛姑”。
一夜白头或许有点夸张,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,在压力、忧伤、悲伤和精神受到刺激等情况,头发容易变白。
在ESC 2015的主旨演讲中,诺贝尔奖获得者伊丽莎白·布莱克本(LaureateElizabeth Blackburn)指出,端粒与细胞衰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,端粒越短,细胞也就越衰老。
端粒位于染色体的末端,当端粒缩短到一定长度时,细胞就会失去活性而死亡。
Blackburn把端粒比作蜡烛,随着燃烧,蜡烛也就越来越短,就像生命逐渐走向尽头。
她认为,人在长期面临较大的压力时,端粒的长度将会受到影响,继而抵抗力下降,疾病缠身,这些疾病包括肿瘤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和精神心理疾病。
她列举了几项研究,使端粒缩短的因素包括慢性压力、学历低、孕期的精神压力、儿童期创伤、吸烟、虐待、幼年疾病和不健康饮食。
Blackburn推测,上述行为和疾病相关,有可能是慢性炎症,细胞分裂的速度加快,以替换原有的细胞,而细胞分裂的频率高,端粒便会缩短。还有研究发现,端粒结构对氢自由基的敏感性增加,加速端粒缩短。
Blackburn解释,DNA就像很长的两股细绳,通常DNA像螺线管一样缠绕着,形成相对粗短的染色体。端粒就是染色体的“绳头”,来固定和保护染色体的末端。
端粒像是绳子一端包绕的“塑料头”,保护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,避免各种因素的损害。但在端粒变短后,这个塑料头就丢失了紧密包绕绳头的作用,导致遗传的不稳定性。
如果端粒结构被破坏,染色体末端DNA“断茬”暴露,绝大多数情况下,细胞会启动死亡预案,走向衰老和死亡。
在心血管领域,有研究发现,在73岁以下人群中,端粒长度每减少1 kb,发生心梗的危险性增加3.08倍,发生中风的危险性增加3.22倍。
端粒检测其实不算新事物了,目前距Blackburn获奖已经6年了,但有关端粒的研究并未带来那么多惊喜,还存在很多争议。Blackburn在2011年底开展面向公众的端粒长度检测分析服务,欧洲也有类似的公司为寿命预测提供参考,声称可以“死期检测”。
端粒虽然与细胞老化有关,进而影响衰老,但并非唯一的因素。Blackburn也表示,生命衰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进程,它有许多不同的影响因素,端粒仅仅是其中之一。
在大会第二天的Meet the legend环节上,Blackburn也承认,研究越多,越感觉未知的东西太多,端粒受到的影响因素太多,针对不同种族、不同人群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。端粒缩短是心血管疾病的原因?还是结果?也可能仅仅是衰老的旁观者。
由于今年ESC大会的主题是“环境和心脏”,因此组委会把诺贝尔奖Blackburn这位大神请出来,大讲特讲端粒这一领域。其用意很明显,就是强调生活方式和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,而端粒或许是一个中介,或者是预测因素。
虽然关于端粒还有很多争论,通过延长端粒来延年益寿还尚需时日,但改变生活方式也能使端粒得到保护或延长,进而延长寿命。
Blackburn说,接受教育、减轻压力、保证充足的睡眠、运动和与食用富含Omega-3脂肪酸饮食的人,端粒缩短的速度较慢。
美国预防杂志曾刊文指出,如果通过打坐放松身心、经常进食全谷食物和鱼类、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、每周6天坚持每天步行30分钟等方式,能够延长端粒,从而延年益寿。
虽然衰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进程,有许多不同的影响因素,端粒或许是衰老的表象,不一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。但生命需要维护,或许就像Blackburn说的,生命是一根蜡烛,烧得快,也就死得快。
转载请标明来源:中国循环杂志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